跨学科融合课|多学科深度串联,打通核心素养关键路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2021-11-03
IMG_0330




提起跨学科课程,从字面中就可知是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进行发散整合并有序串联,使学习不再囿于单一科目,达到科目间互通互融、相互促进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IMG_0229


IMG_0334




北外ICC依据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以针对性核心教学法以及实施措施逐层递进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作为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与国内高校合作的首位伙伴,北外ICC在沿用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打造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提升的课堂环境。近日,北外ICC数学学科组与物理学科组共同开展了以棱锥的体积、面积公式为学习重点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带领同学们串联数学公式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通过剪纸的形式深入理解数学抽象理论。



IMG_0307


IMG_0320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将同学们分组,逐步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线索和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求证棱锥的体积与面积公式,并通过剪纸活动加以验证,老师们还对给出正确答案的小组予以奖励以激发大家的课堂参与度与团队意识。



IMG_0356


IMG_0357




短短的45分钟里,老师们将诸如Scaffolding(鹰架理论)、Explicit instruction(显性教学法)、Demonstration(演示教学法)、Group activity(小组活动)等教育学理论加以内化,逐步延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成学生合作交流。而这也离不开北外ICC一直以来的教学探索,在课程设计方面,北外ICC要求全体老师遵循全课程、全活动、全解读的基本模板,即老师要在提高个人元认知的基础上将教研理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将课程设计具体到每一分钟、明确课标及学习路径,在教、学、练三个环节中嵌入相应活动,带领学生们进行模块化学习及反思并完成相关作业。



IMG_0377


IMG_0386




物理老师课后反馈


IG数学的动手课是跨学科的融合范例,充分融合了物理上面七色光的发现、光的折射。牛顿的三棱镜实验视频也帮助学生们生动地体会了立体几何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课后反馈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总结和联想,可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结合,要知道,一道几何题同样可以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代数方法解。同样,我们应该拓宽思路,寻找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道题,一个好的题目都会有四五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只要你愿意探索,你总会有所收获。每当我将不同知识点用内在的逻辑联系起来时,都会成就感十足。数学是对思维的锻炼,活动课中我拓宽了思维,体验到了数学的快乐,加深了对知识的结合和理解,尤其是数形结合思想。



我们深知学校教育从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自我提升与全面发展,而跨学科融合课不但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比知识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还可以通过同一知识概念,引申不同学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北外ICC从不缺少跨学科课程和跨学科实践,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课程感受知识的魅力,激发不竭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