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的认知误区:要不得的惯性思维 (5)
北外国际2019-09-06

我们对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的认知上的误区或纠结,主要源于我们惯性地把对中国大学录取和毕业的理解套用在海外大学的录取和毕业这两件最关键的事情上。我们必须克服这种惯性,愿意去面对和接受海外大学不同甚至是颠覆性的做法,因为它决定了孩子高中三年以及未来岁月,我们是否能够助力孩子的成长,还是拖后腿,瞎指挥。

——曹文

曹文


三个早的意义

中国高考的录取虽然看似大学在操作,其实是成绩在控制,从高到低录,只有在分数线上下的成绩,大学有一些发言权,其它都是铁板钉钉。所以,孩子们要做的就是考出好成绩,不用琢磨其它。
但是,海外大学有高度的招生自主权,每个国家、每个大学直至每个专业都会有不同的录取标准,甚至同一个学院的同一个专业的不同学生的录取条件都不尽相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统一的标准,更没有所谓的分数线,录不录完全大学说了算,为什么录为什么不录你也没处讲理去。
这一区别决定了早确定目标国家、目标大学和目标专业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早,才能让高中有限的时光朝着目标努力,不浪费时间在无畏的事情上。
要是孩子问我:“我喜欢计算机,现在应该学什么,做什么准备?”,如果他的目标是中国大学,我可以很干脆地回答说:玩命学习,考出高分就能进梦校。如果他的目标是海外大学,我只能继续问:你要去哪个国家的哪些大学的什么专业?现在在学什么课程?你的英语水平如何?你课外做了什么活动......
高中课程
虽然说所有高中课程大学都认可,但可比性强的肯定省招生官好多事。比如,如果申请英国大学,A Level和IB最直接,因为大量申请者是学习这两个课程,对比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非要整一个中国普高课程,你说你让招生官怎么判断高二物理95分和AS物理A哪个更强?所以,对方就只能case by case(个案审核)了。
英语水平
对英语水平证明的要求还相对统一一些,托福和雅思都行,好多测评机构推出其它英语水平测试产品,试图瓜分它们占领的市场,但都没有成气候。
个人陈述
至于个人陈述的偏好,坊间传说美国大学会更注重课外活动,而英加澳大学更关注学科能力,是否如此?首先,所有学校都重视成绩,在这个前提下,越顶级的大学在其它方面的要求区别越大,这也是它们之所以成为个性鲜明的卓越大学的原因。
申请材料
从申请材料的要求看,美国大学确实更注重课程以外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申请人可以刻意打造,因为这种重视是大学想通过这些活动看到申请人的软实力和与众不同之处,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英国大学也不能简单地说不注重活动,但可能更强调围绕未来专业所开展的活动,而不是公益或者非专业的特长爱好。牛剑更是有自己的笔试和面试的硬性加试,成为很多申请者的滑铁卢。
海外大学个性化的录取政策意味着如果我们在进入高中以前就有明确的留学国家、大学和专业,那么在高中课程的选择、课外活动的聚焦上就会清晰明了,让高中三年充满目标感。
除此之外,这也意味着早动手做申请以及规划师的重要性,孩子即使英语能力和独立性很强,也很难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跟踪大学录取条件的变化,更没有深入到细节的丰富的申请经验。
总结:尽早确定留学的国家、大学和专业,可以让留学之路走得更从容,更理想。

高中到底几年

中国高中三年,高三的6月份高考,出成绩以后是申请和录取阶段。
美国高中四年,它的高考(SAT/ACT)一年六次,啥时候都可以考,只是成绩两年有效,而且需要在申请的时候就提交,各大学申请时间不等,还整出ED、EA、REA、RD、rolling等很多名堂,最早可早到高中最后一年第一学期的10月30日,最晚可以晚到大学快开学的8月。
英国高中两年,它的高考(A Level)一年至少两次,起码有三个考试局,也是啥时候都可以考,成绩两年有效。申请则是牛剑挂帅,每年10月15日申请截止,即孩子高中最后一年的第一学期开学不久就要完成申请,大部分大学都是12月底,也有拖到第二年三四月份的,更有A Level成绩发榜(8月14日)以后的clearing(成绩没有达到预录取条件要申请低一点的大学)和adjustment(成绩超过了预录取条件想申请更好的大学)等花样。
总之,这两个国家的高中学制、高考时间和申请时间与中国的都对不上号,如果还按照中国高中的节奏做事,一定吃大亏。特别是好学校的申请都截止在高中最后一年的第一学期结束前,其实意味着高中前两年的努力和表现定乾坤,等不到第三年了。
然而,英国大学的预录取制度又让第三年的成绩成为最终是否被录取的关键,美国没有预录取机制,但也会要求申请人提交第三年的成绩单,不能比申请时的表现差得太离谱,不然也会有取消录取的风险。
总结:如果孩子出国留学,努力不能等高三,申请也要提前到高三的第一学期,这意味着高中实际只有两年,一刻也经不起虚度。对于准备不充分的孩子,读四年制的高中国际课程是更加扎实稳健的选择。